“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端午节那天非常思念家。思念家乡的人,思念家乡的景,于是那天晚上梦里出现的都是家乡的情景。第二天记忆最深的就是家乡的猪血丸子。恰好故园风情栏目约稿,于是就有了想写写家乡的猪血丸子冲动。
在老家,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做猪血丸子。听老人说做猪血丸子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因为猪血丸子有含植物蛋白质和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咸淡适度,腊香可口、易于保藏、食用方便的特征,所以代代相传。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猪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和猪血,一红一白就像京剧脸谱一样,也许是爱吃猪血丸子的原因,邵阳人一向做事明明白白。因为其主要原料是豆腐所以也叫做豆腐丸子,用做猪血丸子的豆腐要非常干,所以在做好豆腐以后还要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完全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泥(肉要肥瘦各半),拌上适量猪血、盐、辣椒粉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在表面上抹一些菜油,然后放在太阳下晒一两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也有可以做一铁架,架下用锯木屑、糠皮、谷壳熏烤3-5天即可。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
猪血丸子是我们邵阳的独一无二的特产。在前几年只要一出邵阳就很难再见到猪血丸子了。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在别的地方能买到猪血丸子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每次看到猪血丸子或看到吃猪血丸子的人都特别亲切,有一次在“菜香根”吃饭,看到旁边桌上有猪血丸子于是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一聊还真是我们邵阳人,于是两桌合成一桌尽享“他乡遇故人”的愉悦。每次回家带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的猪血丸子,别看小小猪血丸子在老家不算什么好菜,可是一到北京就成为我们邵阳老乡的 “山珍海味”。它甚至成为我们老乡聚会理由,有一段时间有没有猪血丸子成为我参加老乡聚餐的开头语。
猪血丸子整个黑糊糊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有一次我把猪血丸子送给了我的一位北京朋友,忘记告诉他如何食用。结果第二天一见面就告诉我昨天那个“黑块”太难做了,光“削皮”就好长时间。听到这里我们几个老乡当场“晕到”,猪血丸子“削皮”吃,我的北京朋友创造了猪血丸子又一吃法。然而,正宗的猪血丸子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放在锅里用水煮熟了,切成圆形或半圆形的片儿,直接放在碟子里用来做下酒菜;第二种是用油爆炒,放上葱、姜、辣椒,红绿黑三色辉映,吃在嘴里更是又麻又辣,剌激得食欲大增。色香味俱全,吃完后令人流连忘返。告诉朋友猪血丸子的几种吃法以后,我的北京朋友老是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原来他也吃上瘾了。他说:“就好像和你们交朋友一样,时间越长越觉得有味”。
来源:
作者:区宣传部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