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邵阳9月26日讯(记者李颖)邵阳县,国家级深度扶植贫困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资源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明显,饮水安全问题时时威胁着全县群众生活。而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2017年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幸福邵阳”一号工程以来,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9月26日,湖南省第八届网络文化节之2019“精准脱贫在三湘”——决战决胜·全国媒体湖南行媒体团来到邵阳县,看邵阳如何让人民喝上放心水。
湖南日报徐行 摄
353处与6.43亿,拍手称快助脱贫
2017和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连续两年写进了邵阳县《政府工作报告》,邵阳县委、县政府承诺,利用一年的时间,保证在全县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按照这一承诺,全县一年内需完成45.45万不安全饮水人口和21.99万新增提质增效饮水人口的工程计划。
为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蒋伟担任政委、县长袁玉华担任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这是邵阳县历史以来各种指挥部规格最高的。
根据规划设计,邵阳县饮水安全工程总计划353处,总投入6.43亿元;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全县人民喝上放心水,助力全县早日脱贫摘帽和助推实现小康,邵阳县采取多种渠道筹资,一是将全县有限的扶贫整合资金采用打捆的方式全部集中起来统筹安排,优先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使用;二是从国土收入资金中拿出20%用于项目建设,三是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勒紧裤带过日子,除了保证干部基本工资发放,其他一切开支严控,从而切实解决了工程建设资金的瓶颈。
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做为和实际举措,得到了全县人民的热情应对,工程实施中,拍手称快的多了、讲怪话的少了,主动参与的多了、阻工的不见了。谷洲镇决菜村村民缪孔生曾经是一个当地政府提他就头疼的“专业上访户”、阻工取闹人,自从县委决定将他所在村列入项目计划村使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之后,他向当地政府表态,再也不上访了。在工程建设中,他还主动站出来化解各种矛盾、积极参与工程建设。
下花桥镇大观村是个吃水靠肩挑手提,经营用水更是无望的缺水村,该村村民黄三毛曾是一个经常以打牌为生,赌得家中穷得叮当响的人,2017年12月,饮水安全工程在他们村完成后,他利用“水的问题解决了”的好时机,在家搞起了养殖场,现在,他的养殖场有牲猪120头、牛30头,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他说,感谢政府帮他们解决了饮水工程,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截止今年8月份,全县按程序实际动工353处工程(其中万人千吨以上的11处),所有工程已全面完工并通水,完成总投资6.43亿元;完成45.45万新增不安全饮水人口和21.99万饮水人口提质增效计划,按照“三化”要求,完成城镇一体化供水人口25万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7%,其它规模水厂供水人口47.99万人,区域规模化供水率5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农村饮水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显著提高。少量因特殊情况没有普及自来水的农村人口也可达到取水水平距离不超过400米、垂直距离不超过40米的安全饮水标准;计划目标的实现,助力了全县的脱贫攻坚、助推了全县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通报与约谈,重压之下出战果
一年内实现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相当于过去10多年的饮水安全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有紧扣人的积极性、紧抓各单位的配合性,难点才会迎刃而解。邵阳县委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对乡镇扶贫攻坚、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和党政“一把手”绩效考核范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计划下达、资金分解、财政评审、招标投标、建设管理等若开环节,县委要求所有部门一律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工作流程,压缩无效工期。县委、县政府实行书记一月一调度、县长半月一调度、常务副指挥长一周一调度制度。在调度中,全县共发出调度通报36份、通报批评52人次,诫勉谈话4人次。
郦家坪镇是全县较偏远的大镇,该镇总人口6.2万,本次全覆盖安排计划项目41处;由于该镇是出了名的干旱镇,水源矛盾格外突出,在工程建设前期,该镇部分领导因水源等矛盾问题突出存在畏难思想,导致工程进展滞后、排名倒数第一,县委进行了全县通报和严肃批评;此后,该镇党委政府迎难而进,全面责任分解,耐心细致走村串户,使得问题迎刃而解,工程进展突飞猛进,老百姓举手赞扬。
年投1000万,后续运行有保障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建起了,后续运行管理怎么办?这一严峻的话题明显地摆在邵阳县委、县政府面前。其实,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早就在积极探索新的运行管理机制,确立在全县走出一条“以水养水良性运行”的新路子。
2018年,县政府召开了第44次、第4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运行管理问题,2019年5月,县政府又召开了第65次常务会议,再次研究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运行管理问题,会议决定:一是在全市率先成立“邵阳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服务中心”、加挂“邵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牌子,定编13名,并在全县各乡镇在全省率先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专管员”,专业管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单村工程全面成立“用水户协会”,实现单村工程“村民自治”,从而解决了全县工程“有人管”的问题;二是县财政按受益人口每年列支10元/人的基本标准给予预算,每年拨出专项预算资金1000万元,以保证全县水厂工程管护、水处理药品等经费的正常需要,从而解决了全县工程“有钱管”的问题;三是制水用药实行全县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对水质监测实行水厂自检、中心抽检、卫生部门监检的方式监督,从而解决了全县工程“水质能管好”的问题,确保了水质安全。
来源:大公网
编辑:邓洁
本文链接:https://wap.dxrm.org.cn/content/2019/09/29/6078215.html